越过高山溪水,广现正等着我
唐运筹(2003年毕业于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现就职于新华人寿广西分公司)
2025年4月,桂西北大地焦渴了整整六个月后,终于迎来了一场解渴的甘霖。推开窗,清凉湿润的空气裹挟着久违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而窗外,那淅淅沥沥、继而哗哗作响的雨声,敲在心头,竟是久违的悦耳与安宁。此情此景,怎能少了故人相伴?我欣然拨通电话,邀约罗师兄和几位老友:“雨落得正好,出来喝茶吧,听听这盼了太久的雨声。”
茶叙中,聊得正高兴,罗师兄突然接到母校曾严老师的来电。手机那头,曾老师大声喊道,“小罗呀,我们学校要举办30年校庆,和你约一篇稿件,主要内容是写与你母校成长的感想”。罗师兄和我们几个,虽然现在都过了不惑之年,但在曾老师面前,我们当了回小孩。在茶桌旁,我们几个老同学继续喝茶,留着罗师兄挨训。罗师兄瞪着双眼,扫视我们几个,我们几个都不敢大声讲话。罗师兄在手机这头连忙说“感谢,感谢!”。在手机的那头,曾老师说道“这个任务你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务必高质量完成!”,罗师兄连忙致歉又俏皮地说,“曾老师呀,我是学理科,很少玩文字,但这个任务我是一定完成的。”罗师兄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也替他高兴。谁知,罗师兄话锋一转,贼笑地说道“曾老师,任务是一定要完成的,我可以向您推荐一位优秀的毕业生,比我厉害多了,他能说能写,现在就在我身边。”
于是,罗师兄顺便递曾老师的电话给我接,我就像平时在会上被领导临时点名发言一样紧张,汗水从头顶冒出来。挂完曾老师的电话,罗师兄又开始了他的“三板斧”,对我说:我为什么推荐你呢,一是当年你是学生会主席,在学校的优秀表现大家有目共睹;二是毕业后你在国企上班任高管,工作能力强;三是当年你是海浪文学社副社长,写东西是你强项。罗师兄这番发自“肺腑的鼓励”,让我信心更加坚定地接受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我出生在红水河畔,高山群中的“锅底”。这个“锅底”,九分石头一分土。在不通水、不通电、不通公路的年代,乡亲们用石缝中刮来的泥土,种上了玉米、红薯、黑豆、黄豆等。只有风调雨顺时,才能养活了“锅底”里的家人们。我的父亲经常跟我和兄弟姐妹讲,想要从“锅底”中爬出来,改变命运,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读书,走出大山。当年,我的父亲在“锅底”里算是有文化的人,在一个行政村校点当校长,说是校长,其实就是他一个人,手下还教十几个学生。父亲的话,我一直记在脑海里,落在行动上。不知道是踩过多少次溪流,踏过多少次山坳,越过多少次高山,就这样,我成为这个“锅底”走出来的第一位大学生。
1999年的秋天,我迈进了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大门,在机电工程系学习。在校期间,除了完成各项学业任务以外,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参与系学生会的工作。2000年,系里开展学生会换届选举工作,有很多同学踊跃报名竞选。当时我是班里班长,自我感觉,把班务工作做好就行,也没有这个能力竞选学生会。说到底,就是自信心不足。班主任韩锐老师找我谈话,说“你可以代表我们班去竞选学生会”。我忐忑地说道“我能力有限,其次我讲普通话夹壮,担心演讲竞选这关过不了。”韩老师用都安壮话对我说:“涝结麻韦(怕什么!),相信自己,就是成功的一半,你大胆报名!”韩老师的鼓励深深地刺激了我,我决定参与竞选。
学生会主席的竞选,是有严格的程序,最主要环节是公开竞选演讲,由学生代表进行投票。公开演讲,我想得让人耳目一新,新颖出彩。经过多次草拟演讲稿,还是达不到我所理想的样子。演讲前的某天下午放学,我走在教室往食堂的小路上,校园里播放的音乐从树梢上传来。那瞬间,我灵感来了。我把当年校园流行歌曲名称,组合写成一篇演讲稿。记得有一部分内容是这样:《我和你》《大约在冬季》《相约》《在希望的田野上》,那段《光辉岁月》,我最《懂你》,《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如果可以》、我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如果落选,我将《奔跑》到《伤心太平洋》《哭个痛快》,《你怎么舍得我难过》?这既展示了幽默感,又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最终,我以票数最高成功当选机电工程系学生会主席。
当选学生会主席后,我经常把学校开展的活动写成新闻向《河池日报》投稿,久不久见到有个“豆腐块”的新闻发布,最受欢迎的是我发表在《职院报》的散文《红水河岸边的往事》,让校园兴起了文学创作热潮。因为爱好写作,我还兼任海浪文学社副社长,工作锻炼的机会就更多了,比如策划举办校运会、到外面企业拉赞助、向领导汇报工作、各种活动的场地布置、组织“三下乡”活动、与校外文学社联谊交流等。我一直用心对待,和同学们一道,认真完成学校、系里面部署的工作任务,从中也切实提升我个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比如,那年饭堂的李姐为学生打菜时手总是打抖,菜到饭盒的量就减少一半。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请她到南桥夜宵摊吃了一碗加有鸭脚的螺蛳粉,后来好多同学都排队到她这个窗口打饭。
毕业那年,我参加国有企业(世界500强)的考试与面试。面试官特别关注我在学校当班级班长、文学社副社长以及学生会工作经历,我从众多名校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并成功入职。曾经带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发扬在学生会工作时的艰苦创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经过多年的职场历练,我比一些同时入职的毕业生成长更快,成为国企三级机构地市负责人及区分公司中层管理干部。同时,我深知,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感恩于母校领导的殷切关怀与培养,感恩于老师的谆谆教导。
三十年来,母校一直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就业。前段时间,我受母校的邀请,回校参加了一个学生就业论坛主题活动,让我分享关于个人学习和职业规划。活动前,我在校园里兜了一圈,满眼皆是跃动的生机!校门大门前花圃蜜蜂嗡嗡,蝴蝶蹁跹,花影摇曳间自成风景。抬眼望去,斜阳照在新综合楼,光影漫洒,气势逼人。球场十几个男生激战正酣,运球突破、跃起投篮,吼声与球鞋摩擦声交织。操场中央当地民族文化传承,山歌悠扬直上云霄。龙狮翻腾锣鼓喧天——好不热闹。林下同学们举机“咔嚓”,或捕捉光晕,或定格笑脸,成为网红打卡地,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里,同学们早已坐满。作为特邀嘉宾,站在多媒体教室讲台上,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望着台下的年轻稚嫩的面孔,恍惚看到二十多年前,坐在教室最后面的自己。自己曾和座位上的同学一样,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好奇和迷茫,心里怀着“越过高山溪水,广现是否还在等我”“如果有一天”“我是否会是台上那个人”等梦想。
教室顶上的灯条旁,漂浮着细小的尘埃,粘贴时光中散落的记忆碎片。当我再次说到“把流行歌曲串成竞选稿”时,突然爆发的笑声与掌声,让我确信,广现的青春底色从来没有改变过。或者再过二十年后,台下的某个同学也会站在广现的教室里,对着新一代的年轻人说“当年有个学长分享过……”
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