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志 ▎青春星火·师者匠心

砥砺前行职教路 卅年不改来时心——我在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的31年回顾

来源:覃孜 发布时间:2025-08-15 17:38:18 浏览次数: 【字体:


覃孜(曾任学校综合处处长等职,现为学校校长助理)

下班时分,我站在学校综合楼21楼的办公室窗口前,看到夕阳的余晖照在校园里,天空像是打翻了的调色盘,橘红与金黄交织,为云朵镶上金边。不远处的石山也被镀上一层金黄色的轻纱。在喷泉广场练习着龙狮、唱着刘三姐歌谣的学生们活力四射。看着朝气蓬勃、温馨和谐的校园,我也仿佛看到了自己刚刚进入这所学校的时光。不经意间,我已在这所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度过了31个春秋。31年,从风华正茂到两鬓飞霜,从一名懵懂的青椒(青年教师)到驾轻就熟的专业教师,我先后辗转于学校多个岗位,亲历了学校从三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合并到发展成拥有上万名在校生的现代化职业学院,见证了学校的沧桑巨变。那些在时光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在记忆的夜空里熠熠生辉。

1994年,我从生产企业调到河池民族工业中专学校,开启了我的从教之路。初来乍到,我满怀憧憬,却也内心忐忑,不知调动是福是祸。我先是被分配到了理化教学组,担任电气化、机电维修专业课教师。工业中专校址今天已经变成河池市消防支队营房。当时进学校需要爬一个大坡,由于地形原因,区区40多亩的校园里,居然分出了三四个水平面,每个水平面分布着功能不同的教学、生活、住宿等建筑。师生们每天在这几个不大的水平面上爬上爬下,打场篮球几乎都要专门配一个人捡球。如果按今天的标准,教学条件只能用“寒酸”二字来形容,专业教学设备十分简陋,实训室只有几台老旧的实验仪器和零星的电气设备。但这些没有磨灭我对教育的热情,反而让我更渴望用简陋的设备把专业技能教给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点亮学生的未来。

当时工业中专的学生基本都是“小中专”,即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的学生,他们专业基础薄弱,只学过一年化学、2年物理,除了数学有些基础,物理化学知识储备不多。要把机电专业的有关知识都会他们,我深知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为了让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我常常备课到深夜,查阅大量资料,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尽量用生产生活中的鲜活案例把课堂设计得生动有趣。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大胆提出问题,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记得有一次,在讲解电气知识时,学生们难以理解其中的工作原理,我便找来电气设备,现场实验、演示,通过直观的操作,让学生们豁然开朗。看着他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当时中专的培养目标是成为生产企业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也就是培养技术干部。教学上必须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当时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有限,我四处联系生产企业,为学生争取见习实习机会。我一次次带着学生走进工厂,看着他们像看西洋景一样的好奇,到逐渐熟练掌握相关设备操作技能,仿佛看到了他们未来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的模样。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会在教师节悄悄给我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会在遇到困难时主动找我倾诉,这些温暖的瞬间,成了我在教学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在教学岗位工作几年后,因工作需要,我先后被调至学生管理岗位。从与知识打交道,转为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打交道,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但也容易产生各种问题。有的学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自卑,有的学生因家庭变故变得叛逆,还有的学生因对未来感到迷茫而态度消极,不愿学习。面对这些情况,我深知不能简单地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要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

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宿舍,与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想法。对于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我会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记得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我得知后,一方面积极为他申请学校的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岗位,另一方面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对他进行资助。在我的努力下,这名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后还经常回来看望我,感谢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两名学生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甚至动起了手。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他们分开,然后分别与他们谈心。我没有急于批评指责,而是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耐心地调解,两名学生不仅化解了矛盾,还成为了好朋友。通过这些经历,我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方法,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责任和耐心,更需要智慧和爱心。

随着学校的发展,我又先后在教务管理、二级学院院长等岗位工作。在教务管理岗位,我参与了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为了使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计算机及建筑学院4年的时间里,我和同事们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用人标准。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引入了企业真实项目进课堂。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大大增强。

e8dbb23201994dff8a7547f8f3c807c3.jpg

在综合处岗位,通过职教集团平台,我致力于推动中高职衔接,通过联合办学方式对办学困难的县级中职学校开展全方位帮扶,促进中高职协同发展。记得有一年春天,针对中职学校的招生困难问题,我带领学院的招生团队与中职学校招生人员一起,克服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困难,亲自到6个县乡镇初中学校毕业班班级开展职业教育招生宣讲,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走出大山,实现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助力。

31年的职教生涯,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也有遗憾。1995年,三校合并创建河池民族职业大学,我经历了办学八年“抗战”的艰难时期,见证了学校从老旧的校园到现代化的教学楼,从简陋的教学设备到先进的实训基地;见证了职业教育从被人忽视到备受重视,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发展;更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从懵懂少年成长为技能精湛的专业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看着如今的校园,绿树成荫,书声琅琅,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我心中感慨万千。职业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我还有3年就退休,但我依然心系职教事业。我希望年轻一代的职教教师能够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教师的优良传统,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为职业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31年的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生的宝贵财富。这段职教路上的深情守望,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打印正文】
周年校庆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