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学生,春暖花开:我的三十余年心路
曾严(现任学院校长助理)
我,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驰骋三尺讲台三十余载,品尝着教书匠的痛与快乐。
痛,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与琐碎。备课,绞尽脑汁、反复推敲的教案;教书,面对不同理解力的学生,一遍遍重复枯燥的理论知识;批改作业,那密密麻麻的批注背后,是疲惫的双眼和逐渐僵硬的颈椎。我的世界,似乎被牢牢地钉在了家、教室、办公室这三点之间,风雨无阻,四季轮回。
然而,支撑我在这条看似枯燥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的,是那份更深沉、更持久的快乐——那就是“面朝学生,春暖花开”的感动与幸福。
大学毕业后不久,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离开了家乡,来到当时还带着几分泥土气息的河池民族工业中专。那时候单身的我,在校园里没有太多的束缚,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自然而然地就拉近了。我们是师生,更像是一群并肩作战的“打成一片”的伙伴。
课堂上,我们读经典,一起沉浸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受用那无边的荷香月色。我能看到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仿佛他们真的闻到那无边的荷香,感受到那静谧月色的温柔。那一刻,课文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变成了可以触摸、可以呼吸的生命。
课堂外,我弹着那把有些年头的吉他,与学生一起扯着嗓子,狂吼BEYOND的《光辉岁月》。嘶哑的歌声里,有青春的迷茫,有对未来的憧憬,更有我们共同经历过的汗水与泪水。
足球场上,我们更是师生同场竞技,全力以赴,享受进球的快乐。比赛结束后,虽满身是汗,我们仍围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评论国足那“熏死人的臭脚”。笑声、抱怨声、争论声,声声入耳,构成了一幅最真实、最生动的青春画卷。甚至,有时候踢完一场酣畅淋漓的球,我还会偷偷拉上几个特别投缘的得意门生,溜到校门口的小摊上,畅饮几杯冰啤。微醺的夜晚,我们聊理想,聊未来,聊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些纯粹而真挚的时光,如同陈年的酒,越品越香。
做一个快乐的单身教师,那种自由、纯粹,以及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幸福感,“爽”!
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生活的轨迹也悄然发生变化。1995年,学校合并为河池民族高等职业学院。当我身边有了亲爱的她,还有那个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小公子,家庭的重担,让我从一个只关注学生的“孩子王”,变成了一个需要平衡家庭与事业的“丈夫”和“父亲”。特别是2000年3月,我担任学校附属高中副校长一职,肩上的担子重了,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有繁重的教育教学管理任务。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我感到身体被掏空,常常回到家就在沙发上“葛优躺”。那种“身累”是实实在在的,但我的内心却充实而快乐。
这份快乐,源于身边温暖的人。有循循善诱、给予我充分信任和指导的领导;有和蔼可亲、并肩作战的同事,还有那些渴望知识、渴望成长的学生们。身为人父,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天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也让我对学生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心疼。于是学生在我眼里,就像自己子女一般,我竭尽全力授之以渔,实现他们鱼跃龙门的愿望。
附属高中当时办学条件并不优越,硬件设施相对简陋。但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培养出来了一批又一批令人刮目相看的学生。他们有的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有的在专业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有的毕业后迅速成长为行业骨干。每一次听到他们的好消息,我都会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那是对我们整个团队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如今,我已人到中年,成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中层领导,也承担了大学生的授课任务。生活的节奏似乎更快了,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但那份“痛并快乐着”的滋味,依然如影随形。为了让学生走得更远,我依然起早贪黑;为了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我不遗余力;为了赶潮流不落伍,我练摄影学AI,率先垂范让教学更高效。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以实际行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弟子们”早已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偶尔在微信上聊天,他们还是会亲切地叫我“曾老师”,分享他们的生活点滴。当我偶遇曾经的学生,他一眼就能认出我,上来紧紧地拥抱着我,笑着说道:“老师,您还是那么年轻!”那一刻,所有的疲惫、压力,都烟消云散,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我的眼眶湿润了。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校园爱得深沉,对这群孩子爱得深沉。这份师生情谊,早已超越了课堂的界限,沉淀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岁月流转,初心不改。年近花甲的我,两鬓已染上风霜,但教鞭依然在手、琴弦仍旧拨响、足球还在飞扬。我深知,这样做,既能保持活力,又能更贴近学生,感受到他们的酸甜苦辣,助力其走得更高、更远,这便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此生最大的心愿与幸福。
其实,在我们学校,这样“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老师,比比皆是。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朴实言行;我们没有可歌可泣的惊天事迹,只有年复一年的平凡工作;我们没有高大威武的英雄形象,只有穿梭于校园忙碌的身影。正是这无数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朴实”“平凡”和“忙碌”,汇聚成了推动学校发展、促进学生成长的磅礴力量。
这一切的力量,都源于那份深沉而执着的爱——对职业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校园这个大家庭的热爱,更是对学生,这些如花般绽放的生命的热爱。
面朝学生,春暖花开。只要心中有爱,有光,职业教育的春天,便会永远常在。